红利主题引爆资本市场,投资者热情高涨!
去年红利ETF流入资金超过550亿元,红利相关主题基金总规模也超过了两千亿元。然而,A股在2015年初便开始调整,红利资产同样面临着回调的压力。截至1月10日,中证红利指数年内跌幅达到了5.28%。 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尽管红利基金在过去一年里受到了投资者的热烈追捧,但市场的波动性依然不容忽视。特别是在市场整体调整的背景下,即使是表现相对稳健的红利资产也难以独善其身。对于投资者而言,这提醒我们在选择投资产品时要更加注重风险控制,同时也要对市场变化保持足够的敏感性和适应性。长期来看,红利策略仍然是一个值得考虑的投资方向,但在短期内仍需谨慎应对可能出现的市场波动。
站在2025年初,今年红利资产的上涨潜力依然是投资者关注的焦点。同时,大家也非常关心配置有红利策略的资产的资金规模还有多大的增长空间。这两点是当前投资者最关心的话题。
先来说当前业内较为普遍的讨论与共识:
一是红利产品供给端源源不断,投资端关注度提升;
二是券商自营正成为红利板块的新增量;
三是险资持续增配高股息,业内期待ETF纳入OCI账户。
1月9日,高盛调高了对中国银行A股和H股的评级。在市场普遍关注高分红主题的背景下,外资对中国内地高分红资产的青睐,无疑为市场的乐观情绪增添了更多信心。
去年红利相关主题基金规模突破2000亿
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红利和高股息等主题基金的总规模已超过2000亿元。若仅考虑场内ETF,其规模在年内增加了553亿元。至于非ETF基金,目前尚未更新2024年底的规模数据,预计在四季报公布后,规模可能会有所扩大。
今年以来,市场出现波动调整,截至1月9日,与红利相关的主题ETF在今年内依旧录得高达55亿元的资金净流入。
产品端方面,尽管2024年仍有部分红利产品出现延期募集、清算,甚至发行失败的情况,但这并未阻止基金公司继续积极布局。无论是在产品线的丰富性方面,还是在适应市场风格上,红利产品仍然是较为理想的选择。
某家2024年开始入场ETF的中型基金公司表示,公司资源有限,禀赋先天不足的情况下,今年重点ETF就是红利产品。宽基ETF之外,红利是当前行业主题ETF中较为有销售优势的产品之一。
渠道同样重视,在得知某基金公司即将发行红利产品后,近日,有券商总裁亲自到基金公司洽谈券结业务,在机构眼中,红利主题产品仍是必争之地,并且真正的争夺才刚刚开始。
红利产品的供给端在持续增加,然而投资端的资金流入依旧旺盛。 这种现象反映了市场对高收益产品的强烈需求。尽管市场上可供选择的红利产品日益增多,投资者的热情却并未因此减退。这表明当前的经济环境下,人们对于能够带来稳定回报的投资机会持有积极态度。这也可能预示着未来的金融创新可能会更加注重于满足这类需求,以吸引更多投资者的兴趣。
险资动作频频,过去的2024年险资举牌次数达到20次,举牌次数和被举牌上市公司家数均创下2021年以来新高。今年以来,中国平安增持工商银行H股,平安资管增持农业银行H股。
随着险资负债端投资压力增加,高股息红利资产依然是今年险资投向权益市场的重点方向。有业内人士指出,低利率的无风险环境,是红利崛起的核心贝塔。而随着新“国九条”强化分红的政策导向之下,两期互换便利启动,红利资产成为最符合主流审美的投资选择。
券商自营对红利配置需求增加
券商自营在红利资产配置方面悄然增加了投入,这一趋势早已显现。根据中信建投非银研究团队的报告数据,截至2024年6月底,在108家样本券商总计7万亿元的投资资产中,有3761亿元被配置到权益类OCI账户(含永续债),占总投资资产的5.4%。
主要原因并不复杂,一方面,在无风险收益率持续下降的情况下,权益资产相对于债券的配置价值有所提高,高股息和红利历来是寻求绝对收益资金的首选。
二是,新金融会计准则的实施为险资和券商自营增加了配置红利资产的机会。在其他综合收益(OCI)科目下,OCI类资产指的是那些并非为了交易而持有的金融资产。权益资产被列入OCI科目后,一方面其公允价值无需计入当期利润表,从而大大缓解了股价波动对公司的短期利润影响;另一方面,股息收入会记入当期收益,这些分红为券商带来了实际的现金流和利润增长。
当下自营收入对券商业绩贡献度越来越高,业务重要性提高。面对愈发艰难的投资环境,有券商业务负责人表示,首先,在资产类别上,尽量做到多元化,市场不好的时候多债少股,增加REITs、宽基ETF、行业ETF等品种的投资,丰富产品品种;其次,在策略保护上,增加看跌期权、将红利高股息加入OCI账户作为底仓对抗波动。
随着互换便利的启动,进一步推动了券商自营增加配置红利的趋势。自年初以来,这是第二次扩大互换便利的规模,额度从最初的500亿元增加到了550亿元。在参与机构方面,除了首批20家之外,又新增了20家机构,使得备选机构总数达到了40家。
券商自营除了追求盈利外,还需承担更多功能性角色。“除了盈利目标外,更要发挥稳定资本市场的功能。”上述人士表示,在功能重新定位之后,券商自营需要放弃传统的趋势投资策略,转而成为资本市场的稳定力量。因此,应采取长期投资、价值投资和逆向投资的策略,这就需要一套新的方法论。在这种背景下,OCI的配置变得顺理成章。
某较早实施权益OCI配置的券商自营人士表示,OCI策略非常适合在市场冷门时进行布局。以煤炭行业为例,公司正是在该领域被市场忽视时入手,持股周期长达两年,这一策略也为产品组合带来了显著的回报。
有券商人士指出,之前他们精准地布局了银行板块。“公司在2022年遭遇回撤后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因此决定采取OCI策略,坚持了三个稳定原则,即稳定的公司基本面、稳定的公司政策以及稳定的股息率。”该人士透露,目前公司的自营仓位主要集中在OCI上,OCI的规模已占到自营总资产的近10%。 这样修改后,内容的意思和结构与原新闻基本一致,但表达方式有所不同。
众所周知,券商自营投资是市场上最专业,最敏捷,最高效的资金之一。自营不仅是市场配置投资的参与者,同时也是做市交易的交易商。作为市场上增长最快,最火热的ETF领域,券商自营的投资和交易也引领着行业方向。
因此,今年年初,多家券商已作出调整,决定加大ETF的投资比例。除了继续关注OCI外,这些券商要求至少一半以上的股票多头仓位需配置于ETF,以期通过深入研究来发现ETF中的投资机会。对于ETF的选择,并没有严格的限制,无论是宽基ETF还是窄基ETF,甚至包括海外市场的纳指、标普,以及黄金、商品类ETF,都在其考虑范围内。 这一策略反映了当前市场环境下,券商对分散风险和稳定收益的重视。通过多元化投资组合,券商能够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寻求更稳健的回报。同时,这也表明ETF作为一种灵活的投资工具,在投资者资产配置中的地位日益提升,其灵活性和多样性为投资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空间。随着市场的进一步发展,ETF有望在未来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亦有券商自营负责人表示,未来或将重新审视个股与ETF的投资布局。今年的市场以924为分界线,呈现出截然不同的两面。自924以来,本公司在权益投资方面全面转向ETF,策略上更加侧重于核心资产和新兴科技领域。“ETF在牛市初期及震荡阶段起到稳定作用,同时也是迎接牛市时获取高额回报的有效工具。” (当前时间为2025年1月)
不过,有券商自营部门负责人表示,目前股票投资正经历多重挑战。例如,可用的对冲工具有限,公司考核周期的合理性也有待商榷。尽管监管层倡导耐心资本和长期布局,但在风险指标和风险资产管理方面仍有改进的空间。
险资期待ETF纳入OCI账户
险资偏好分红已成市场共识,从以往的数据来看,险资在股票下FVOCI科目的比重确实有所增加。据海通证券的研究报告指出,截至2014年中期财报,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中国太保、新华保险和中国人保的股票资产在FVOCI科目中的占比分别比年初增加了4.3个百分点、4.6个百分点、6.4个百分点、7.0个百分点和5.3个百分点,达到了7.7%、57.8%、20.8%、12.5%和40.5%。
在券商分析师看来,险企上半年股票下FVOCI科目占比提升与险企权益投资采用红利策略有关。险企倾向于将高股息股票分类至FVOCI科目,这不仅有助于其优化资产配置,还能有效平抑利润表的波动。 这种调整反映了保险公司对市场变化的灵活应对策略。通过选择高股息股票,保险公司能够在确保收益稳定的同时,减少市场波动对其财务报表的影响。这一做法不仅体现了保险公司在投资策略上的成熟度,也展示了其在复杂市场环境下的风险管理能力。
险资与红利是双向选择的结果。
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保险资金运用余额达到32.15万亿元,依然是国内基金市场的最大机构投资者和股票市场的第二大机构投资者。掌握巨额资金的保险公司,在投资端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接下来还可以关注哪些投资机会?险资和券商自营面临相似的挑战,除了资产荒外,监管层对险资入市寄予厚望。最近有消息称,监管机构正在多次商讨,探讨如何消除险资增加配置权益市场时的制度障碍,优化险资的考核评估机制,使险资在符合监管要求的前提下,能够在权益投资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受限于绝对收益,险资入市,除了红利,选择并不多。
业内消息人士透露,在2024年8月,有保险资金提议将ETF纳入保险公司的OCI账户。目前,OCI账户的投资范围主要包括“其他债权投资和其他权益工具投资”。其中,其他债权投资涵盖国债、金融债、企业债、同业存单和超短融等固定收益类产品,而其他权益工具投资则主要指股票,并不包含ETF。
业内指出,如果未来ETF被纳入保险公司的OCI(其他综合收益)账户,这将为红利资产规模带来新的增长空间。这一举措无疑将为金融市场注入更多活力,同时也意味着保险公司资产管理策略的进一步多元化。ETF作为一种高效便捷的投资工具,其纳入OCI账户不仅能够提升保险资金的投资回报率,还可能促进资本市场的长期稳定发展。然而,这也要求保险公司具备更专业的投资管理能力,以应对潜在的市场波动和风险。总体来看,此举对于保险业与资本市场而言,都是一个积极且值得期待的变化。
页面执行时间0.01288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