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资本市场的瓶颈之谜:资金入市之路有多坎坷?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延续了2024年12月中央政治局会议的部署要求——“稳住楼市股市”,特别提出要深化资本市场投融资综合改革,打通中长期资金入市的瓶颈,增强资本市场的包容性和适应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新增“资本市场”相关表述,与2024年9月26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的“努力提振资本市场,大力引导中长期资金入市,打通社保、保险、理财等资金入市的障碍”一脉相承,进一步凸显了资本市场的关键作用,并充分说明中长期资金在促进资本市场健康稳定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资本市场作为经济发展的“风向标”和“加速器”,在现代金融体系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长期资金一般具有稳定来源、大规模体量、较长使用周期以及较低的风险偏好,主要涵盖各类证券投资基金、保险资金、养老基金和社保基金等。这些长期资金更侧重于长期增值、资产安全和流动性,推崇理性与价值投资理念,有助于提升资本市场的价格发现和资源配置能力,抑制短期投机行为,优化资金分配,从而促进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确保其稳健运行。
推动中长期资金积极入市具有深远的意义。首先,中长期资金是资本市场持续发展的关键资金来源,是培养机构投资者的基础,是发展耐心资本的前提,是充分发挥资本市场资源配置、资产定价以及风险管理作用的核心。其次,中长期资金不仅是某些西方发达国家资本市场发展、资源配置及科技创新、产业升级的重要推动力量,也是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持续动力。最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是我国优化资本市场投资者结构的必要条件,是增强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和防范金融风险的有效手段,更是服务实体经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因此,解决中长期资金入市的障碍,为A股市场引入更多增量资金,是稳定和提振资本市场,为资本市场注入持久活力,促进资本市场投融资功能平衡发展的关键环节。
2024年9月26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召开后,国家果断部署一揽子增量政策,创设新的货币政策工具,加大推动长期资金入市的力度,提高各类长期资金参与资本市场的积极性和稳定性,资本市场信心获得提振,市场成交规模大幅增长,稳定股市初见成效。当前,中长期资金入市仍存在诸多卡点堵点,亟待通过政策改革创新予以打通。
首先,放宽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投资限制,构建支持“长钱长投”的政策体系。目前,我国对中长期资金投资的管理分属于财政部、人社部、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等多个部门,需要政策协同和监管协作。推动长期资金入市应坚持系统观念,统筹推进财税、金融、人社等重点领域改革,通过加强各部门等的互相沟通、协调配合,加快制定完善长期资金入市的基础制度,放宽各种投资限制,提高各类中长期资金权益投资比例,拓展权益投资范围和策略,从而建立具有灵活性、协调性、配套性的长期资金入市政策体系。
其次,建立健全中长期资金的长周期考核机制。目前,长期资金投资绩效考核周期多以中短期考核为主,其中约70%中长期资金都有年度的考核目标和业绩排名压力。长期资金短期的业绩考核可能会促使长期资金转向关注短期的投资收益,导致长期投资理念很难得到落实。着眼于长周期考核机制是避免投资短期化、坚定长期投资信心的关键。对于权益类公募基金、保险资金、养老金、社保基金等中长期资金,应完善入市政策与考核机制,打通制度堵点,优化监管,丰富投资模式,树立长期导向,依据市场规律灵活配置资产,增强主动性,促进长期投资、价值投资良性循环。
再次,现行税收制度中,长期资本投资收益的税收政策存在不足,缺乏足够的针对性和优惠力度,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长期资本入市的积极性。为了促进长期资本的稳定投入,建议对长期资本投资实施差异化的税收政策。例如,对于持有期超过三年的投资收益给予税收减免优惠,以此降低长期资本的投资成本,提高其实际收益率,从而为长期资金进入市场奠定坚实基础。 这种调整不仅有助于吸引更多的长期资本进入市场,还能鼓励投资者进行更长远的规划与投资,进一步促进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同时,这样的措施也有助于形成更加公平合理的税收环境,激发市场活力。
最后,构建并培养一个支持长期投资的资本市场生态系统。强化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监管力度,采取多种措施提升上市公司的整体质量,鼓励符合条件的公司进行回购或增持股份,从而切实增强其投资吸引力。坚决打击资本市场的各种违法违规行为,不断营造健康的投资氛围,确保中长期资本能依据真实、全面、及时的信息做出投资判断,为长期资金创造一个“愿意来、留得住”的优良投资环境。
(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金融系主任)
页面执行时间0.01208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