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行业利润分化:谁将主宰市场格局?
中信证券指出,到2025年,电力行业的前景既充满机遇也面临挑战。一方面,宏观经济增速放缓、长期债券利率下降以及下游市场需求持续旺盛等因素提升了电力板块的投资吸引力。然而,沿海地区的交易电价由于火电成本压力的影响,可能会面临下行压力。因此,不同类型的发电企业之间的盈利趋势和市场表现可能会有显著差异。在面对供应冲击时,那些能够保持电价稳定的水电企业以及拥有较高回报率的核电企业,因其稳健的经营状况,仍然会受到市场的青睐。此外,新能源发电企业的盈利空间正在受到挤压,这表明解决新能源消纳问题已迫在眉睫。为了扭转市场预期并稳定投资回报,政策层面需采取更加积极有效的措施。 这一分析表明,电力行业的发展不仅取决于市场供需关系,还与政策导向密切相关。未来几年内,政府的支持力度将是决定新能源企业能否成功应对挑战的关键因素之一。同时,投资者也应关注那些能够抵御外部冲击,保持稳定收益的企业,以期获得更可靠的投资回报。
电力|迎接供给周期,配置从放到收:2025年投资策略
2025年电力行业的前景呈现复杂局面,尽管宏观经济走势疲软、长期债券利率下降、下游市场需求依然旺盛等因素提升了该板块的投资吸引力,但沿海市场的交易电价却因火力发电带来的冲击周期而面临下行压力。不同电源之间的盈利趋势和市场表现或将显著分化。在供应冲击下仍能保持电价稳定的水电以及拥有高回报率底层资产的核电将继续凭借其运营稳定性获得市场的认可。与此同时,新能源消纳问题已变得愈发突出,运营商的盈利能力正在受到压缩,亟需政策层面的介入来扭转市场预期并稳定投资回报。
▍新需求动能引领,预计2024~2026年用电量增速分别为7.0%/6.1%/5.8%。
制造业中的汽车制造等高端制造及新兴行业的用电量随着其不断发展持续增长。同时,服务业中充换电服务的用电需求因电动汽车的普及率提高而不断上升。此外,工业、建筑、交通等部门的电能替代进程也在稳步推进,进一步推动了用电量的增长。这些因素使得国内的用电需求增长动力充足,并且具有可持续性。预计2024年至2026年,全社会用电量增速将分别达到7.0%、6.1%和5.8%。 这一预测显示了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和绿色发展的积极趋势。高端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强劲发展不仅推动了整体经济的增长,也促进了能源消费结构的优化升级。电动汽车的广泛应用有助于减少化石燃料的消耗,从而降低碳排放,为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提供了有力支持。电能替代的推进将进一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因此,我们可以预见未来几年内,我国的能源需求将持续健康稳定地增长。
随着火电供给周期的到来,电源市场的经营状况及市场表现可能会出现更大的分化。这一趋势不仅反映了电力行业的结构性变化,也预示着不同类型的电源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可能发生变化。例如,一些依赖传统燃煤发电的企业可能会面临更大的压力,而那些投资于更清洁、更高效能源技术的企业则有望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和发展机遇。这种变化不仅是技术进步的结果,也是政策导向和市场需求共同作用下的必然结果。未来,如何适应这种变化,将成为电力行业企业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根据各省发改委的数据,2022年至2023年期间,国内新核准的煤电装机容量约为2.1亿千瓦,这些火电项目普遍将在2025年至2026年间投入运营。预计在2025年至2026年期间,随着大量火电装机集中投产带来的供给冲击,沿海省市现有的火电装机与发电量之间的平衡状态可能会被打破。我们估计,沿海省市消化这一供给冲击可能需要3到4年时间,这可能导致市场交易电价承受一定的下行压力。供给冲击的影响在不同电源之间存在差异,火电受到的影响尤为显著,而大型水电站仍能维持电价稳定,核电电价虽会受到一定影响,但其基础资产回报率仍可保持在较高水平。
▍消纳矛盾持续上升,期待政策端发力改善绿电预期。
新能源发展迅速,而资源区消纳能力有限、灵活调节资源不足与特高压外送通道建设滞后,消纳问题正变得尖锐化。需要政策端出台措施以改善运营商盈利和促进行业健康发展。港股绿电企业估值已有明显压缩,政策端若明显调整或带动释放估值弹性。
▍风险因素:
用电需求显著减少;水资源供应未达预期;煤炭价格大幅上涨;上网电价意外下调;风电和光伏项目的成本上升且收益未达预期。
▍投资策略:聚焦四条主线。
水电及核电这类长期资产,能够显著受益于利率和回报预期的下降;港股中的低估值绿色电力股,其估值具备安全边际,并且未来有望迎来政策改善的机会;精选那些拥有资源或商业模式优势的细分领域,例如海上风电和煤电联营等;随着数字化与新型电力系统的深度融合,一些新兴的应用场景和模式也将受益,比如虚拟电厂、微电网以及源网荷储等。
页面执行时间0.011409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