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研究
2025
01-15

2025年首月,创新药企风起云涌,涌向国际市场!刷新纪录的跨境合作将如期而至!

行业研究
jinting
围观2285次
0条评论
发布日期:2025年01月15日 01:21:50

2025年首月,创新药企风起云涌,涌向国际市场!刷新纪录的跨境合作将如期而至!

全球新药巨头集结!2025年首月国际市场掀起全新风暴!

   岁末年初,创新药“出海”热潮再度兴起,宜联生物、信达生物(01801.HK)、药明生物(02269.HK)、先声药业(02096.HK)陆续宣布拓展外部业务合作项目。

   某生物医药上市公司高管杨涛向记者表示,根据最近的业务发展(BD)项目观察,国内生物技术公司更倾向于与跨国公司合作共同开发候选药物,以提高研发成功率。此外,通过这些业务发展交易,生物技术企业能够回收资金、提升业绩,从而增强投资者对公司的信任。

   岁末年初 多项BD密集达成

   岁末年初,中国Biotech接连达成了数笔BD交易。

   今日,宜联生物宣布与阿斯利康达成合作协议,共同研究YL201与度伐利尤单抗联用的可能性。双方将携手开展一项多中心、开放性的I/Ib期临床试验,以评估YL201与度伐利尤单抗联合治疗在实体瘤患者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以及药代动力学特性。

   昨日,先声药业对外宣布,子公司先声再明与艾伯维就在研候选药物SIM0500达成许可选择协议。先声再明将收取艾伯维的首付款,以及最高10.55亿美金的选择性权益付款和里程碑付款。同时,先声再明将额外获得基于该产品在大中华区以外地区净销售额的分级特许权使用费。艾伯维有权就大中华地区净销售额收取分级特许权使用费。

   截至1月中旬,药明生物已达成数项BD交易。1月7日,药明生物与CandidTherapeutics就T细胞接合器三特异性抗体达成研究服务合作,CandidTherapeutics将获得该三特异性抗体的全球权益。药明生物将获得一笔首付款,并有可能收到开发和销售里程碑付款,总额最高可达9.25亿美元,同时还有产品上市后的销售分成。

   1月2日,信达生物宣布与罗氏制药就IBI3009达成全球独家合作与许可协议,授予罗氏IBI3009的全球开发、生产和商业化权利。此次交易中的里程碑付款总额最高可至10亿美元。

   恒瑞医药(600276.SH)的业务拓展交易在去年底完成,公司对外宣布,已将DLL3ADC创新药SHR-4849的海外权益授权给了美国IDEAYA Biosciences公司。IDEAYA Biosciences将为此支付7500万美元的首付款,并且可能额外支付总计不超过9.7亿美元的研发与销售里程碑款。此外,恒瑞医药还将获得其实际年净销售额1%到两位数百分比的销售提成。 以上信息是在2025年1月更新的。

   相关企业对外BD的火热,叠加近期政策端利好信号的释放,也让二级市场的生物医药板块升温,创新药指数(861468.EI)与生物医药指数(399441.SZ)接连两天出现较大幅度上涨。

   记者注意到,前年岁末与去年初,同样掀起了一波BD热潮。据动脉网报道,2023年12月,BD交易金额达到全年最高点,为149.4亿美元。百利天恒、翰森制药和映恩生物相继实现了大额BD。到了2024年1月,安锐生物、瑞博生物、药明巨诺和驯鹿生物等多家药企也成功实现了对外BD,合作方包括阿斯利康、罗氏和诺华等跨国公司。根据美博资本的统计,该月有7笔跨境资产买入和18笔跨境资产卖出,同时还有5笔中国境内的交易。与2023年1月的10笔交易相比,同比增长了200%。

   背靠大厂“好乘凉” 2025BD行情将继续火热?

   杨涛表示,从1月份的这些业务发展(BD)项目来看,国内的生物科技公司(Biotech)更倾向于与阿斯利康、艾伯维等跨国公司(MNC)进行深入合作。这种合作模式不仅有助于企业获得稳定的资金流,还能借助国际大药企在药物开发和国际市场上的丰富经验,从而加快新药的研发和上市速度,提高候选药物的成功率。 这一趋势反映出国内生物科技企业在寻求快速发展时,更加注重利用外部资源和国际合作来弥补自身在某些领域的不足。同时,这也表明了国内医药行业对于国际先进技术和市场的高度认可,以及希望通过与国际领先企业的合作,实现技术升级和市场拓展的战略意图。

   记者注意到,在当前融资环境受限的情况下,中国创新药企正积极寻求通过海外交易来开辟新的资金来源。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Biotech企业对外业务发展(BD)交易数量共计138个,同比增长24%;整体对外授权金额达到573亿美元,同比增长27%;若单看首付款,则接近50亿美元,同比大幅增长54%。 这一趋势表明,中国创新药企在面对国内融资挑战时,已经找到了一条有效的应对之道。通过与国际伙伴的合作,不仅能够获得可观的资金支持,还能够在研发能力和市场拓展方面获得宝贵的经验和资源。这不仅为这些企业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全球医药行业的进步贡献了中国力量。同时,这也反映出中国创新药企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正在不断提升。

   在全球的研发管线中,目前中国的研发管线占比达到了27%,紧随美国的32%之后。2023年,中国创新药的license-out数量首次超过了license-in数量,这表明中国创新药企的全球竞争力已经得到了国际市场的认可。 这一现象说明中国医药行业在创新能力和国际市场拓展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过去,中国药企更多依赖于引进国外技术来推动自身发展。如今,越来越多的中国创新药企开始向海外输出自己的技术和产品,这不仅体现了中国药企自主研发能力的提升,也意味着中国医药行业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正在逐步上升。未来,随着中国药企继续加大研发投入,并深化国际合作,相信其在全球医药市场上的影响力将进一步增强。

   而且,近期,License-out交易不仅限于百济神州、信达生物等大型企业,越来越多处于早期阶段的Biotech公司也纷纷参与进来,比如:宜联生物、康诺亚、先声药业等。

   2025年,国内BD(商务发展)项目数量纪录或许会刷新,因为生物科技相关企业的研发项目需要持续推进。在当前的融资环境下,如果没有明显的改善,“出海”或将成为许多企业不得不选择的道路。这种趋势不仅反映了国内生物医药领域面临的资金压力,也预示着这些企业在全球市场寻求机遇的决心。 这一现象表明,尽管面临挑战,国内生物科技企业依然积极寻求突破。通过拓展海外市场,不仅可以获得更多的资金支持,还有助于提升国内企业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和技术水平。未来几年,随着更多企业走向海外,中国生物医药产业的整体竞争力有望得到显著提升。

   去年,康诺亚-B(02162.HK)在BD交易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负责人向记者透露,未来具有BD潜力的管线包括两种类型:一种是有一定临床数据支撑的资产,例如已经在国际期刊上发表了数据;另一种则是更早期的资产,虽然目前披露的数据不多,但要求其靶点足够新颖,具备first-in-class(FIC)的潜力。这种情况下,国际知名的一线基金和海外投资团队就愿意冒险押注这些前景尚不明朗的资产。 从这些信息可以看出,在生物技术领域,投资者越来越倾向于寻找那些能够引领创新方向的项目。即使是在临床数据不够丰富的情况下,只要靶点足够新颖且具备潜在的first-in-class优势,依然能够吸引到资金的关注和支持。这不仅反映了市场对创新的高度期待,也体现了资本对于高风险高回报策略的偏好。

本文固定链接: https://cj.yjxc123.cn/arts_content-24835.html 转载请注明出处(财经风向标-cj.yjxc123.cn)
最新发布 AI算力与网络高增长:中信证券2024年通信行业结构性景气  2025-01-16 12:58:13 PCB行业智能化升级,引领新时代增长势能  2025-01-16 12:12:13 科电气负极材料市场大涨,2024年净利预计增五倍以上  2025-01-16 01:08:22 万泰生物财报揭秘:诊断板块增长乏力,2024年净利或创历史新低  2025-01-15 20:49:19 2025年首月,创新药企风起云涌,涌向国际市场!刷新纪录的跨境合作将如期而至!  2025-01-15 01:21:51 半导体板块迎来主力资金大潮,增长势头持续向上  2025-01-10 14:51:19 瞩目岁末年初:机构热切关注的行业和公司  2025-01-09 17:52:55 A股指数纷纷走高,PCB与人形机器人概念股异军突起  2025-01-09 17:28:33 制冷剂价格飙升 空调长协订单助力行业迎来春天  2025-01-09 11:30:02 自动驾驶技术蓄势待发,行业布局加速,渗透率或将逐步攀升  2025-01-08 16:16:20 医药行业迎低估值+消费复苏双重红利 股市新宠现身  2025-01-06 10:47:38 医药行业再迎春天!公募基金深度调研,创新药或迎来新机遇  2025-01-03 14:59:53 自动驾驶新政策即将实施!机构揭秘预测高增长概念股名单!  2025-01-02 15:35:34 飞翔2025:航空业盈利中枢超预期,供需恢复势头明朗  2025-01-02 12:41:56 电商新格局:家电行业内销补贴与品牌出海引领未来  2025-01-02 12:41:25 抓住煤炭板块结构性机会,中信证券看好行业前景  2025-01-01 14:50:58
友情链接 百度权重≥5友情链接交换
Copyright © 2024-2025 财经风向标 云算科技 版权所有 备案号:陇ICP备16003923号-1 All Rights Reserved.

页面执行时间0.009778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