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耀商业舞台:顶流商业赛事点燃赛事产业新火花
北京商报讯(记者马换换)体育赛事的举办不仅关乎竞技活动本身,还能促进文化、旅游、科技等多个领域的协同发展。近年来,“赛事经济”热度不断上升。1月15日,在北京市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期间,北京市人大代表、国家体育场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相军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顶级商业赛事具有良好的带动效应和高品牌价值,是推动“赛事经济”的重要途径。然而,近年来,北京市在足球、篮球等热门领域引入的顶级商业赛事相对较少,在这方面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当前,北京市作为“双奥之城”,正在构建“一环四区N场景”的赛事格局。为了更好地发挥体育赛事在丰富市民文化生活、拉动消费增长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推动北京市“赛事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有关部门提出首先要引入和培育一批顶级商业赛事。 这样的举措无疑有助于提升城市的国际影响力,吸引更多国内外游客和体育爱好者。通过引入高水平的赛事,不仅能够提高城市的文化品位,还能刺激相关产业的发展,如旅游、餐饮和零售等。此外,这也将为本地居民提供更多元化的娱乐选择,增强他们的幸福感和归属感。总之,这是一项既符合长远发展战略又贴近民生需求的有效措施。
另外,相军提出,应着力培养一批具有专业水平的精品赛事运营和IP打造团队,加大对此类团队的政策扶持力度,鼓励体育产业的领军企业进行产业链的拓展,通过投资或入股的方式整合相关资源,从而提升整个行业的竞争力。同时,他建议建立一个体育赛事企业的培育库,整合各种资源,为入库企业提供从赛事策划、运营管理到市场营销和安全保障等多方面的指导服务,帮助企业提高办赛的专业水平和综合能力。 这一提议不仅有助于推动我国体育赛事的发展,更有利于促进体育产业的整体进步。通过专业的培训和资源整合,可以有效提升赛事的质量和影响力,吸引更多观众参与,同时也为企业提供了一个更加规范和高效的发展平台。这不仅是对体育赛事运营的一次革新,也是对中国体育产业未来发展的有力推动。
最后,相军提出,应统筹各方资源,建议支持代表性场馆在低效期间承办具有高市场潜力的商业赛事。他建议协调国家体育场等标志性场馆,加强与商业赛事运营商、赞助商及媒体等各方的沟通合作,挖掘市场需求,引导场馆在低效期间举办如电子竞技等新兴体育赛事,以进一步激活北京体育场馆市场的活力,助力北京建设成为国际体育名城。
另外,当前,北京市体育场馆的赛演“流量”尚未有效转化为城市整体消费的“增量”。大型赛演活动与城市重点商圈、景点之间的联动发展水平还有待提高。目前,赛演活动、商圈、景点之间缺乏有效的主题串联,无法借助赛事的人气为景点引流,同时,景点的独特性也未能反哺赛演经济,增强其吸引力和话题性。当前迫切需要打通赛演活动、商圈、景点之间的消费链路,使赛演经济真正成为推动京城消费热潮的重要力量。 这种现象表明,北京在利用大型赛演活动促进城市整体消费方面仍有改进空间。通过加强各环节之间的联动和整合,可以更好地发挥赛演活动的辐射效应,提升城市的综合消费能力。此外,进一步挖掘和展现景点的文化特色,也将有助于增强赛演活动的吸引力,形成良性循环,从而真正实现赛演经济与城市发展的双赢局面。
对此,相军建议支持全市重点场馆、商圈、景区联动发展,放大赛演经济的“连锁效应”。大型赛演活动举办期间会在短时间内迅速吸引大批跨省市游客来访,通过探索大型活动期间市内重点场馆、商圈、景区间的联动模式,将有效使场馆观演客群“流量”变城市整体消费“增量”。建议市文旅局、商务局、财政局等有关部门在大型赛演活动期间,推出“场馆—景区—商圈礼遇卡”等消费刺激措施,为来京观演、观赛、观展的消费者提供包含吃、住、行、游、购、娱等一揽子优惠权益,同时出台相应的激励政策,鼓励互联网公司、体育场馆、活动主办方等机构进行跨界合作,共同创新城市消费场景。
页面执行时间0.011839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