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交所退出舞台,沪深独霸新股申购年后大有可为!
新年伊始,打新市场似略显冷清。
截至1月7日,今年开年以来的4个交易日内,只有2只新股进行申购,分别是计划在创业板上市的惠通科技和在科创板上市的思看科技,这两只股票都在1月6日开始了申购程序。惠通科技的保荐机构是申万宏源,而思看科技则由中信保荐。截至目前,年内还没有北交所的新股申购记录。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本周剩下的两个交易日,即1月8日和9日,市场上不会有新的新股申购。从下周一(1月13日)开始,将会陆续有创业板和科创板等板块的新股申购。
1月13日即将迎来两只新股的申购,分别是创业板的超研股份和科创板的兴福电子。1月14日,深市主板将迎来富岭股份的新股申购。而到了1月16日,投资者们又将迎来深市主板的亚联机械以及科创板的海博思创的新股申购机会。 对于这一连串的新股申购安排,市场普遍认为这不仅体现了中国资本市场持续活跃的状态,也显示了监管层对于支持科技创新和中小企业发展的坚定决心。尤其是近期在注册制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更多的科技创新型企业得以更便捷地进入资本市场,这对于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这也为普通投资者提供了更多投资选择,但同时也提醒大家在参与打新时要理性分析,合理分配资金,以降低投资风险。
反观北交所,不仅是开年后的前两周,1月13日那一周北交所仍然没有新股申购的消息。这意味着,在2025年的前三周里,北交所的新股申购活动都处于空窗期。虽然目前只是年初,仅仅过去了几日,这样的趋势还不能得出长期结论,但这一现象确实引起了市场的广泛关注。 这种连续三周的新股申购暂停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市场在年初时分的活跃度有所下降。尽管这可能是由于季节性因素或市场策略调整所致,但对投资者而言,可能会感到某种程度的失望。北交所在2025年初未能如预期般带来新股申购的热闹场面,或许会引发对于市场流动性及投资者信心的进一步讨论。无论如何,随着新年的推进,市场参与者们将会更加关注后续的发展动态。
今年春节较早,1月24日就已经到来,这是春节前最后一个交易日的一个重要原因。此外,由于IPO速度减缓,各板块的新股数量本就有限。这背后是否还有其他因素?目前记者还在进一步调查中。 春节提前到来对市场的影响值得深思。一方面,春节消费旺季提前,可能在短期内刺激一些行业的增长。另一方面,IPO节奏放缓也反映出监管层对于资本市场的谨慎态度,这种变化可能会对市场流动性产生一定影响。未来还需要持续关注相关政策动态及其对市场可能产生的长远影响。
去年23家企业登陆北交所
具体来看,2024年沪深北上市企业共有100家,其中23家选择在北交所上市。从月度分布来看,10月、11月和12月各有3家企业登陆北交所,8月和9月分别有2家,而6月和7月则没有企业在北交所上市。4月和5月各有1家,3月有3家,2月有1家,1月则有4家。
从承销金额来看,23家北交所上市公司共募集资金41.17亿元。其中,12月募集资金4.43亿元,11月为7.28亿元,10月为5.17亿元,9月为4.16亿元,8月为2.16亿元,5月为1.04亿元,4月为1.55亿元,3月为3.95亿元,2月为3.98亿元,1月为7.44亿元。
去年保荐公司在北交所上市最多的券商是中信建投,有3家;有2家的是浙商证券、东吴证券、民生证券、一创投行,国新证券主承销1家、联席承销1家,合计有2家;涉1家北交所上市公司的券商有12家,分别是申万宏源证券承销保荐、兴业证券、国投证券、国元证券、东莞证券、天风证券、广发证券、招商证券、万联证券、中泰证券,长江证券与甬兴证券联席保荐1家。
2025开年4个交易日3家企业上市
易董数据统计显示,今年以来,发行上市家数共计3家,募集资金总额为15.53亿元。
年内新上市的三家公司分别是沪主板的天和磁材、创业板的黄山谷捷以及北交所的星图测控。这三家公司分别由申港证券、国元证券和中信建投担任保荐机构。 从当前市场情况看,这些公司在不同板块的成功上市不仅展示了各自业务的潜力与前景,也反映了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不断完善和发展。特别是在当前经济环境下,这些企业的顺利上市为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有助于促进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同时,这也表明了我国资本市场在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方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截至1月6日,共计253家公司在审。其中,在审公司数最多的板块为创业板,共49家。
终止情况方面,IPO终止公司数共计6家,较去年同期减少40%。上述6家均为因撤回材料终止。
年后4个交易日,持续辅导5家企业,辅导案例数最多的是深圳证监局,共有2家。
监管加强IPO各环节规范
近期,监管机构对IPO发行保荐承销及网下打新等多个环节进行了进一步的规范。
1月3日,中证协近日发布了《网下专业机构投资者“白名单”管理指引(试行)》,对相关调控措施进行了调整,明确指出在进行分类配售时,同类投资者获得配售的比例应保持一致。 这一举措体现了监管层对于市场公平性的高度重视。通过确保不同类别投资者之间的配售比例相同,可以有效减少不公平现象的发生,增强市场的透明度和公正性。这不仅有助于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同时也为各类专业机构提供了更加公平的竞争环境。该指引的实施将进一步推动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
去年12月2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国务院关于规范中介机构为公司公开发行股票提供服务的规定(草案)》,强调要发挥好中介机构资本市场“看门人”作用,防止中介机构与发行人不当利益捆绑,严厉打击财务造假、欺诈发行等违法行为,切实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促进资本市场健康稳定发展。
北交所在最近一期《发行上市审核动态》中披露2024年的监管情况,2024年1至12月,北交所针对6家申报项目中存在的中介机构执业质量问题,采取出具警示函3次、口头警示10次、要求提交书面承诺5次,涉及5家发行人、4家保荐机构,12名保荐代表人、10名签字注册会计师等。
去年12月27日,沪深交易所分别就修订主板、科创板/创业板《股票上市规则》和《上市公司证券发行上市审核规则》向市场公开征求意见。两家交易所的《上市公司证券发行上市审核规则》的修订内容之一为,压严压实发行人主体责任和中介机构“看门人”职责,强化对违规行为的自律监管惩戒,将对中介机构和相关责任人员暂不受理文件的期限上限提高至5年,针对“一查即撤”情形,增设6个月的申报间隔期。
卖方研究:2025年新股发行速度或将回暖
国泰君安研究预计,2025年新股发行速度将有所回暖,中性预测下5亿规模的A类账户全年打新增厚收益率约为3.32%。预计2025年沪深板块股票发行节奏有望回暖,合计募资规模在1600亿元左右。 从当前市场趋势来看,随着经济逐步复苏,新股发行市场的回暖是大势所趋。这一预期不仅反映了投资者对市场前景的信心增强,同时也显示了监管层对于资本市场的积极引导和支持。3.32%的收益率虽然不算非常高,但对于稳健型投资者来说仍具有一定的吸引力。此外,1600亿元的募资规模也显示出市场资金依然充沛,这对于整个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总体而言,这预示着未来几年内资本市场将有更多活力,值得投资者密切关注。
中信证券在研报中提到,证监会主席吴清先后提出“强监管不是严而无度”和“统筹融资端和投资端改革,逐步实现IPO常态化”,投行股权融资业务有望在资本市场回暖的背景下逐步迎来修复。
德勤报告预测,到2025年,新股发行将继续坚持高质量标准,支持科技创新,并提高发行上市制度的包容性和适应性。此外,报告还强调了对以产业升级和整合为目的的并购重组活动的支持。预计A股市场的IPO数量和融资规模将在2024年的基础上有所增长。 从这一趋势可以看出,资本市场正积极调整其规则和机制,以更好地服务于科技创新和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这不仅有助于提高资本市场的整体质量和效率,也为企业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和支持。同时,这种政策导向也有助于吸引更多的长期投资者,促进市场的健康发展。
西部证券分析指出,预计2025年投行业务收入将不太可能出现持续下降趋势,“逐步实现IPO常态化”的监管政策为未来投行业务复苏提供了潜在机遇。
页面执行时间0.014226秒